達德學院是一所在香港的大學,在1946年9月成立,1949年2月關閉。曾經在香港出現過這所歷時不到兩年半大學,既神秘又鮮為人知。
劉智鵬的《香港逹德學院︰中國知識份子的追求與命運》一書中詳述了達德學院的前世今生。
1946年中國正值國共內戰,由於政局動盪,中國共產黨把一批知識份子由戰亂之地轉移到較為和平的香港安頓。這批逃難到香港的人都是當時的精英,包括有教授、作家、記者和理倫家等。與此同時,不少有中國內地湧入香港的年青人也需要尋求學校。這兩大因素,造就了達德學院在香港成立。
至於選址,當時中共軍官蔡廷鍇借出其在屯門新墟的別墅「芳園」給達德學院用作校舍。達德兩字出於《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在主樓的門前種了兩棵南洋杉,一肥一瘦,相映成趣,此景到今日仍可見。
在主樓旁邊的紅磚建築物又稱為紅樓,用作女生宿舍。
主樓旁紅色的涼亭,小型游泳池及簡陋的更衣室今日仍然可見。
據說中國共產黨並不希望把達德學院變成黨校,所以只有少量的黨員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劉智鵬將院校的成立形容為共產黨和左派民主人士對抗國民黨陣營的一個成果。
正當院校逐漸走上軌道,港英政府卻因共產黨即將掌權中國而感受到威脅,態度由包容轉為鎮壓,更在1949年的2月23日宣佈關閉達德學院。
達德學院關閉後,蔡廷鍇將軍將校園轉售予倫敦傳道會,後來業權輾轉又落入中華基督教會手上。達德學院的主樓易名為「馬禮遜樓」,而紅樓則易名為「何福堂會所」。
當日到訪時,始發現由屯門市中心到達德會所一段的路並沒有指示此樓為法定古蹟,加上主樓及紅樓均在何福堂中學內,兩座建築物及泳池從表面看來缺乏生氣,加上又被寫上「私家重地.未經允許.不得進入及攝影」的鐵馬包圍著,感覺拒人門外。
屯門在40年代仍是一個鄉郊,四處田野。但由於當時達德學院的成立,一時間有大批學生湧入屯門新墟,使該地一時間熱鬧起來。從地圖中看到屯門新墟的農田早已不復再,該帶現已經是人口密集的已發展的區域。
圖片出自《香港逹德學院︰中國知識份子的追求與命運》
現今屯門地圖
由於建築群在中學內,主樓雖為法定古蹟,但亦沒有任何介紹牌,我在探望此建築群時,要越過門口的保安亭,雖然保安沒有查問我,但也有點鬼祟的感覺。這是大隠隠於市,還是大家都不太重視她。
2006年陪同老母親返回達德學院老校舍參加60周年校慶活動,有幸進入亞馬遜樓參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