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日期︰2015年8月20日(農曆七月初七 )
地點︰堅彌地城臨時遊樂場
形式︰佛教,觀園修苑
屆別︰第五十二屆
我對堅尼地城不太熟悉,對於西環盂蘭勝會,資料顯示位置在「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在google map 輸入在「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其實是找不到此地方的。於是在網頁上找,得知此地方在海旁,在一個叫西寧閣的屋苑對面。
就是真的不太熟路,我在卑路乍街和域多利道糾纏了一會兒才找到西寧街入口,原來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在101、104、10號等巴士總站旁邊。被些工業大廈包圍著。而且,康文署的名牌是「堅彌地城臨時遊樂場」,「堅彌」對「堅尼」。不過也沒要繄,因為同樣在google map 上也是找不到的。相信這個遊樂場是街坊才懂去的地方。
在盂蘭場地入口的一個藍球架下,有幾張孤獨的櫈擺放著。這是我的主觀感覺嗎。
幸好這個場是竹棚搭建的,從前不那麼著緊是竹棚或鋁架,但當我發現越多越多場地使用鋁架時,我就擔心竹棚會漸被淘汰。
保護場地的其中一個措施是在燈柱綁起防撞的厚枕。
竹棚落腳的地方也舖了報紙才倒上石屎。雖然我不太肯定一叠報紙阻隔石屎的功用。
竹棚看起來,始於都較鋁架有個性。
這個竹棚下沒有住著戲班。希望他們會在好一點的地方居住著。
捐款的名單很長,善信的名字密密麻麻地舖滿一整張金榜。西環盂蘭勝會的資金看來應該充裕。
主持頌經的是觀園修苑,雖聽不到他們唸經的內容,但經棚上掛著象徵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寶佛,就知道是採用佛教儀式。而潮州人採用的是佛教儀式。
招魂幡也要來點保護,香港的夏天不時下大雨,故有些幡會用透明膠袋包著。
估計這個場地也有派米活動,因為祭品棚中有多包白米。
欣賞潮劇的觀眾不多,感覺少了點人氣。其實整個場人數也不多。平時我會故意在場內行來行去,找些理事或工作人員談談,但這個場,在辦事處棚內,也只有幾個長者坐著,他們之間亦好像不怎麼交談,所以我也不敢主動地跟他們交談。
大士王以畫像代替紙札。
就在盂蘭場背後的西寧閣,剛在網上查過,樓價逾$16,000呎,算是豪宅吧?不知豪宅的居民對盂蘭勝會的印像如何。社區的重建往往是對盂蘭勝會的生存的其中一個威脅。試想想舊樓被收購遷拆,舊街坊走了,老街坊又仙遊,新搬入這些「豪宅」的「中產」還會參與盂蘭勝會嗎?不去投訴嘈音及燒衣污染也算走運了。
另外,在這個堅彌地城臨時遊樂場中有一塊毫不起眼的石碑瑟縮於一角,寫著”City Bondary 1903” 。原來英國人在19世紀初期登陸香港島時,在香港島東部沿岸一帶建立維多利亞城。這塊便是堅尼地城的維多利亞城界石碑,見證著香港殖民地的一段重要歷史。只可惜這麼重要的古蹟,居然豪無保護,也沒有任何介紹牌。恐怕被破壞了也沒有人在在意。
離開時選擇乘地鐵,經過士美菲路,發現西環盂蘭勝會的招魂幡。在盂蘭勝會中,招魂幡的作用也像維多利亞城的界石碑一樣,劃分了分衣施食給孤魂的地域界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