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六日戰爭




甚麼是勇武抗爭呢?在雨傘運動後的香港,本土派並沒有付諸實行。但原來早在百多年前,當英國人抵達香港並租借新界時,遇上新界原居民激烈反抗,在1899年4月14日至19日英軍及新界原居民在香港打了一場只維持了六天的戰爭,當時新界的大族就真是勇武抗爭了。

為甚麼新界大族會忽然勇武起來呢?

英國人在1898年與清政府簽訂了「拓展香港界址專條」,成功租借新界99年。按照國際法,租借地必需經過明確的公開儀式,才算是由另一主權國正式接收,香港的儀式一日未進行,該地方都仍是由中國繼續管治。其實當時英國政府並不急於接收新界,而是想用多點時間去了解當地人的情況,所以儀式是在條約生效後超過九個月之後才進行。最後計劃在1899年4月17日在大埔舉行升旗儀式。

昔日進行升旗禮的大埔旗杆山,即今日大埔圓崗的舊大埔警署。該建築群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現活化成綠匯學院,由嘉道理農場管理。這裏仍保留舊日兩個發射大炮的炮架。






舊大埔警署旁的舊北區理民府,建於1907年,為法定古蹟,是英國租借新界後第一個民政大樓,負責管理新界地方上的行政。現時為童軍中心。理民府內亦設有炮台。




在升旗儀式進行前,英國政府派精通粵語及中國文化的輔政司駱克去新界實地調查,當時新界大部份地區的村落規模都很小,只有十幾間屋,最大和最富有的是元朗平原的廈村、屏山、錦田、上水、粉嶺和龍躍頭等。據聞駱克每次到鄉村出巡時,均會帶備大量的碎銀,邊入村邊擲落地上,讓村民可以拾起銅錢,籠絡村民。此方法在大部份的村落都相當成功,唯獨去到錦田的鄧族時,村民並不受落,而且更有反抗。

最早參與抗英活動是屏山和夏村人。有些村民深信英國人是蠻夷,會侵犯中國婦女。另外,當時在新界擁有最大片土地的鄧族,最實際的是擔心英國政府會收回土地擁有權,而加稅,包括房屋、飼養牲畜、船隻泊岸稅等,也在所難免。他們也害怕英國人會移風易俗,修橋築路和建警署會破壞村中的風水。

原定於1899年4月17日舉行的升旗儀式,由於不斷受到新界鄉民突襲而提早一日於4月16日舉行。先是在4月3日大埔村民火燒設立在大埔旗桿山的蓆棚,即舊大埔理民府、舊大埔警署和舊官立學校所在地,俗稱鬼仔崗。

之後的六日戰爭,大致戰況如下︰

4月14日又再燒大埔旗桿山的蓆棚一次。發動的鄉民是大埔七約的村民,主要來自泰坑和林村。

4月15日梅樹坑之戰,反抗軍主要屬於梅樹坑北方的泰坑村。

4月16日舉行升旗儀式,英軍到大埔爭援。

4月17日林村坳之戰,位置在鐘屋、放馬莆山、社山山頂,反抗軍退到林村坳,接近今天的嘉道理農場,然後再轉戰到上村。

4月18日石頭圍之戰,位置在上村、八鄉、石頭圍村。反抗軍逃到錦田,駱克命令炸開錦田圍村的鐵門,以報復上年村民不讓他入村的無禮行為。

4月19日,反抗軍投降。4月19日上村行軍到屏山受降。

至於實質的傷亡數字,無論反抗軍或英軍都很刻意去淡化;因為對於雙方來說,這是一場不光彩的戰爭;英軍雖然打勝仗,但在過程中,亦曝露了英國人的情報不濟,事前沒有了解村民的想法,而且亦低估了新界地勢的難度,土兵對自己要面臨甚麼也毫不知情。補給也缺失,英軍竟然要面對餐風飲露,斷水斷糧的情況。

維持短短六日的戰爭亡人數可能達數百人,現今流傳仍有保留陣亡名單的地方有屏山的達德公所,十八鄉大樹下天后廟的英勇祠,錦田英雄祠,逢吉鄉的妙覺園。

但現時達德公所正在維修,未能進內參觀。



英國接管新界後,隨即在新界建立警局,而位置均處於山崗之上,以方便監視村民。除了舊大埔警署外,位於屏山山崗上的警署便是另外之一,興建時曾遭村民反對,壓在整個屏山鄉的頭上,而且更被認為有損風水。今日的舊屏山警署已成為屏山文物館,由屏山鄧族管理。


逢吉鄉妙覺園內的義塚,安葬了鄧族在六日戰爭中死亡的反抗軍。廟內殘破的碑文記載了義塚的由來。




參考書目︰
夏思義 《被遺忘的六日戰爭:1899年新界鄉民與英軍之戰》

1 則留言:

  1. 英國侵略中國,新界人為保護自己家園勇武抗爭,做了應該做的事,現今香港所謂的勇武,只是一群忘記及不認同自己身份的賣國賊,破壞社會毆打無辜市民的走狗,事敗後遠走他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