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牛頭角工商聯誼會坊眾盂蘭勝會(七月十七至十九)


地點︰福淘街運動場
形式︰道教正一,呂氏廣華壇
屆別︰第50屆
觀察日期︰2017年9月8日(農曆七月初十八)晚上

在香港舉行盂蘭勝會的,主要可分為三大族群︰潮州、廣府及鶴佬。潮州和廣府的佔了大多數,鶴佬的為數最少。因語言上的相似,很多人都誤會鶴佬人跟潮州人是同一個群族,但實際上並不是,鶴佬是聚居於潮汕、惠州和海陸豐一帶的漁民,戰後移居香港。


鶴佬人的盂蘭勝會給我的感覺是色彩繽紛和動作多多,在盂蘭勝會的數量上最少,較少看到,感覺也有較新奇。

我在十八晚上大約19:45到達牛頭角福淘街運動場,當時師傅正在用厚厚的白米砌出「恭迎聖駕」四個大字。不知布上是否一早畫了這四個字的條線呢?師傅們駕輕就熟的用紙咭撥來撥去就能砌出工整的字體。製成品像藝術品一樣,相當漂亮。



在米枱向著大士王的一邊,紅馬和使者早已經在等待。

鶴佬的大士王造型跟潮式及廣府的不同,最容易辨認的是頭頂有角。相同的是,大士王仍是觀音的化身(或觀音的使者),所以頭頂有個觀音像。

在這個場中有城隍殿

附薦台

通告提醒大家十七那天慶土。慶土又可稱退土,是鶴佬盂蘭勝會第一天中午時會進行的一個潔淨壇場的儀式。

這個場地以鋁架建成,原來有水送的。

神棚。鶴佬人供奉的一個叫「聖人公媽」的神。



鶴佬也有天姬送子的環節。

戲棚前的景像。

白字戲台前掛起一串銀紙,每張港幣一百元,真的﹗原來是是觀眾給戲班的打賞。而我亦時不時見有觀眾走上台即時打賞給演戲中的演員,這樣的「突入」是潮劇和粵劇中沒見過的。

潮人聯會也送花牌給鶴佬盂蘭。

經師棚,由呂氏廣華壇主理。

金榜和長長的人緣榜。


場內三個迷利化寶爐。

開始有工作人員用鐵架把場地圍起來。


喃嘸師傅能接通天上地下。

再望望未踩亂前的漂亮米字。

到了約20:15,道袍色彩繽紛的師傅埋位了。

這位師傅要化身天官,頒佈聖旨。


我認得這位師傅,很入戲。

繞著米枱灑淨。

然後每人拿起兩支著火的香,他們彈吓彈下吓的跳了一會兒。

之後有師傅一衝就跳了上米枱,進行一連串的動作。做鶴佬盂蘭的師傅少點身手和體力都唔得。


圍觀的街坊個個手握個袋,有備而來。

第二個師傅完成後,第三個師傅跳上枱,儀式還未完成,街坊突然一湧而上想搶米,被在場職員不斷喝退






到搶米時間﹗街坊很是瘋狂。不一會兒,枱上甚麼都沒有剩了。



其他風俗朋友稱往年有跳火圈之類的雜技表演,但今年移了來這個場,地方新淨,故可能未敢進行有機會弄壞場地的表演。要看的話,要去鯉魚門那個場才有。

走的時候,我幫襯了門口賣麵粉公仔的姨姨,支持一下民間工藝。


觀察日期︰2017年9月9日(農曆七月初十九)晚上

十九那晚,原本想去看天席,但原來牛頭角工商聯誼會坊眾盂蘭勝會的天席是在下午擺的﹗我又錯過時間了﹗

我在晚上九時到達,因當晚不時下起大雨,地面一片閃閃反光,顯得場地更加色彩繽紛。場內沒有任何儀式進行。我想去戲棚坐坐打發時間,但戲棚坐無虛席。白字戲給我的感覺是對白不太多。今晚我刻意去拍攝那串一百蚊紙給大家看。





神棚前的三支大香。

今晚開葷了,有雞有鴨,場內又有多張枱開餐。唯突然下起雨來,大家都要把枱搬去有瓦遮頭的地方。




派米的通告

這個場有不少紅燈籠作為裝飾。

場外的花牌。


好不容易由九點等到十一點,戲棚散場,場地關燈,送大士的時間終於到了。

總理們齊集拜神。

有位師傅爬上大士的頭頂,先取下觀音像。






鶴佬的盂蘭動作往往都很大,大士被拉下來了,工作人員就抬著大士奔跑到化寶爐前,你看潮式和廣府的都是慢慢地抬大士的,鶴佬的就好像很急和很激烈。

然後對大士王拳打腳踢,這種是鶴佬人送大士的特有方式,意思是不要讓大士留戀在壇場內。

最後還要將大士撕開,然後才送到化寶爐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